面对日益庞大的跨省、跨地区的农民工大军,如何确保其身在外埠、自身权益不受侵害?在外出打工者日渐增多的今天,如何才能确保“留守儿童”的安全?记者近日在成都市采访时了解到:随着劳务输出量的逐年加大,一系列新问题、新情况,困扰着在外打工的农民工。深受广大农民工欢迎的法律援助,也遇到新的问题,遭遇新的挑战。
成都市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刘彤向记者介绍说:目前在成都打工的农民工,6成以上都会遇到诸如不签订劳动合同、不予缴纳社会保险费甚至工伤保险费等方面的法律问题。成都市法律服务热线“12348”的所有电话求助者中,超过一半的来电者为农民工。但令人担忧的是,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农民工,只有不到2成的人会选择拿起法律武器向当事方“讨说法”;这一方面说明当今农民工面临的法律境况之严峻、农民工对于法律援助的要求之迫切,另一方面,更多新情况、新问题的出现,也对法律援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
今年3月,家住都江堰市蒲阳镇的一村民,向有关方面反映了自己在浙江绍兴县某印染厂打工的遭遇。在印染厂工作期间,这名农民工在车间不幸摔伤,住院20天后回家休养。厂方在支付其700元生活费后,便不闻不问。该农民工通过多种途径,多次讨要进一步的治疗费、工伤期间的生活费,均遭厂方拒绝。成都市有关方面分析情况后,组成工作组赴绍兴开展工作。厂方在一系列事实面前,承认该农民工系工伤,但对于赔偿却采取拖延战术。工作组与当地司法、劳动保障部门取得联系后,经多方协调、沟通,方最终达成一次性赔偿农民工1.65万元的协议。
像这位农民工这样身处异乡遭遇法律难题、不通过原住地法律援助无以维护自身权益的事例,已越来越多。据统计,四川省有农民工4000万人,其中4成在外务工,且外出人数逐年增加,仅成都市金堂县就有17万。该县的相关部门在打工者集中的广东东莞、福建晋江,分别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。这些措施的出台,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,却也加大了维权的成本。如何打破地域限制,做好与当地相关部门的沟通、协调工作,最大限度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,这些将是有关方面必须尽快面对的问题。
而今,“父母外出打工,孩子留守家园”,是与外出农民工日益增多相伴生的另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。据统计,成都市农村有留守儿童10.3万余人,约占农村学生总数的15%。成都市金堂县共有留守儿童2.3万余人,占全县学生总数的35%以上。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、辅导,轻者学习成绩下降,重至荒废学业。不少儿童性格孤僻、任性,由此带来道德失范、管束失效,迟到、旷课、逃学、说谎、打架、通宵上网打游戏等不良行为时见。此外,留守儿童中,溺水、触电、食物中毒、斗殴等意外伤亡事故的发生率居高不下,被拐卖、强奸等恶性事件亦时有发生。
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,已成为外出农民工的一大困扰。关心、爱护留守儿童,使他们能健康成长,使外出的农民工免除后顾之忧,是有关方面面临的一个紧迫任务。
令人欣慰的是,有关方面的工作已初见成效:成都市有关部门已设立了“留守儿童法律咨询热线电话”,成立了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“法律援助工作队”。成都市有关方面还放宽了留守儿童法律援助的申请条件,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抚养费案件,无条件受理;对涉及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案件、不法侵害案件,主动提前介入,为农民工在外安心务工提供法律保障。
|